第九章 诉讼时效与期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效的概念和要素、时效的性质和种类、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点、诉讼时效中止的概念和事由、诉讼时效中断的概念和事由、诉讼时效延长的概念、期限的概念和意义;理解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诉讼时效的起算;掌握诉讼时效的分类和适用范围、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效力、期限的分类、期限的确定方式与计算方法。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民事时效概述
一、民事时效的概念
民事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存在一定时间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
时效包含的三要素。
二、民事时效的性质
时效为法律事实中的自然状态;时效具有强行性。
三、民事时效的种类
时效包括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
第二节 诉讼时效概述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点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项请求权的法律制度。
诉讼时效的特点。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的存续期间。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三、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是指诉讼时效适用于何种权利。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
四、诉讼时效的种类
(一)普通诉讼时效普通诉讼时效是指民法上统一规定的适用于法律没有另外特别
规定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
(二)特别诉讼时效
特别诉讼时效是指由民法或者单行法特别规定的仅适用于特殊规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
五、诉讼时效的效力
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仅丧失请求法院依强制程序保护其权利的权利。义务人自愿履行的,其履行仍有效。
第三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一、诉讼时效的起算
诉讼时效的起算是指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二、诉讼时效的中止
(一)诉讼时效中止的概念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发生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暂停计算时效期间,待中止事由消除后,再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二)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和时间
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包括:(1)不可抗力;(2)其他障碍。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须发生在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
(三)诉讼时效中止的后果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三、诉讼时效中断
(一)诉讼时效中断的概念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全归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二)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
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包括:(1)提起诉讼;(2)权利人提出要求;(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从诉讼时效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开始计算。
(四)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四、诉讼时效的延长
诉讼时效的延长是指在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时,经法院查明权利人确有正当理由未能及时行使权利的,可延长时效期间,使诉讼时效不完成。
第四节 期限
一、期限的概念和意义
期限是指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时间。包括期日和期间。
期限在民法上有重要意义。
二、期间的分类
期间主要有以下分类:(1)任意性期间与强行性期间;(2)确定期间、相对确定期间与不确定期间;(3)连续期间与不连续期间;(4)法定期间、指定期间与意定期间;(5)普通期间与特殊期间。
三、期限的确定与计算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时效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时效的性质;(3)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4)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点;(5)普通诉讼时效:(6)特别诉讼时效;(7)诉讼时效起算的概念;(8)诉讼时效中止的概念和后果;(9)诉讼时效中断的概念和后果;(10)期日、期间的概念。
(二)领会
(1)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2)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3)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异同;(4)诉讼时效中止与延长的区别;(5)期间的分类。
(三)应用
(1)说明特别诉讼时效与普通诉讼时效的区别及适用1年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2)以实例说明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3)说明不适用诉讼时效的主要情形;(4)说明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的具体情形;(5)说明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事由。
下一篇: 课外学习